郵箱:ygld888@163.com
地址:深圳市南山區南海大道1052號海翔廣場618#—620#
- 當前位置:
- 首頁
- >
- 新聞資訊
- >
- 【垃圾分類】廢舊衣服如何處置?回收利用甚至可做成汽車板材
廢舊紡織品累計存量近億噸,再利用率不到1%
“新三年,舊三年,縫縫補補又三年。”在物資極為匱乏的年代,新衣算“奢侈品”,衣服可以穿很多年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很多人的衣服漸漸從“不夠穿”,變成了“穿不完”。每到換季時,都能整理出一批閑置衣物。
目前,我國廢舊紡織品累計存量近億噸。據調查,每年大約有2600萬噸舊衣服被扔進垃圾桶。與如此龐大的存量和增量相比,廢舊衣物的再利用率卻非常低,只有不到1%。
“廢舊衣物用途多,可以‘再使用(reuse)’,即通過捐贈、交換,實現二次穿著或動手改作他用;能‘再循環(recycling)’,將其纖維原料用于其他紡織產品的生產;還可以‘能源化利用(recovery)’,即通過物理、化學等方法,回收其一部分化學成分和熱值。”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表示,由于紡織材料的主要來源為植物及石油制品,回收處理廢舊衣物可以節約耕地和石油資源,有助于減少二氧化碳及污染物排放。
“舊衣新用”甚至可用于汽車板材不同回收途徑各有利弊,物盡其用的方式五花八門
既然廢舊衣物扔出去有害、回收利用有益,那么回收的途徑都有哪些?收上來之后,衣服又都去了哪兒?
專家表示,當前有在校園、社區舉辦回收活動,以及在固定地點投放回收箱等方式。回收主體包括政府提供資金支持的公益性組織,以及各類回收企業。民政部門的捐贈站點也接收舊衣物。
從各地收上來的衣服,會被送去哪兒?專家表示,舊衣回收可不是簡單的“一收了之”,后續還有多道程序,以保證物盡其用。由于主體不同,衣物的去向往往也是五花八門。公益組織、民政部門回收衣物后,會進行篩選,合格的分配給西部地區、打工子弟學校等地方,不合格的則會交給下游企業處理。而回收企業獲得衣物后,會分選出口或進行工業再利用。“由于中國并不鼓勵買賣二手服裝,因此舊衣出口的主要市場為非洲等國。大部分的舊衣銷往紡織企業,作為紡織原材料或者填充物等進行再利用。”溫宗國說。
專家介紹,衣服進入工業再利用環節后,一般有三種去向。一種是“從布中來,回布里去”,即純棉或純毛廢舊紡織品通過開松、脫色、重新紡紗織造,制作再生紗、線、布以及服裝、拖布、包裝用布等再生紡織品。第二種是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“舊衣新用”,混紡類廢舊紡織品粉碎后生產阻燃劑,進入模具壓制成汽車用板材、空調隔音材料;或切碎、功能化整理為墻體保溫材料等產業用紡織品。第三種是把舊衣重新合成纖維,廢舊滌綸衣物還原為單體,重新加工生產滌綸纖維;或醇解再生功能型纖維,制成高保暖、記憶性填充材料,用于家居行業。
廢舊衣物回收體系處于探索階段
需政策支持,使其有利可圖,同時也要嚴格監管
舊衣回收早已不是新鮮事兒。2013年1月,國務院印發《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》,提出應推進舊衣物回收,到2015年主要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率達70%。然而時至今日,回收渠道雜亂、利用效率偏低等問題依然存在。為什么回收現狀不能盡如人意?
專家表示,問題的關鍵,在于廢舊衣物回收體系尚處于初級探索階段,政策支持和規章制度都有待完善。
政策方面,目前增值稅、企業所得稅等方面的優惠并未覆蓋廢舊紡織品領域,相關企業勢單力薄。“薄利之下,回收企業或公益組織依然面臨高房租、高運輸、高人力成本,幾乎如履薄冰,很難有尊嚴地做公益。”商慧無奈地說,“與我們同期開始做、甚至更早入行的人,很多都沒能堅持下來。”
制度方面,廢舊衣物回收再利用的制度建設一直未能進入立法層面,即便有所涉及,也都圍繞循環經濟、再生資源等宏觀問題,缺少操作性較強的條例細則。尤其廢舊衣物流向更是缺乏明確規定,導致很多衣服“不清不楚”進入地下市場。
舊衣服確實不該一扔了之,但回收利用又面臨諸多現實問題,未來該如何改善政策措施?
首先,需要更有力的政策和更明確的法律。溫宗國建議,一方面,要盡快制定有針對性的規章制度并確定其法律地位。另一方面,要對相關企業、單位進行資質把關,提高準入門檻,及時取締違法違章回收行為,對正規回收企業可適當予以獎勵或稅收優惠。
其次,“打鐵還需自身硬”,企業應激發內生動力,提高回收產業鏈條的經濟效益。受關鍵技術水平限制,目前再生產品普遍檔次較低,消費者認可程度不高。未來,相關企業需努力提升技術,開發高附加值產品,探索廢舊衣物分級利用機制、生產者責任延伸制等。還可以利用“互聯網+”搭建交易平臺,建立多元化回收體系。
最后,應加強宣傳,鼓勵公眾接受“舊衣零拋棄”的理念,激發大眾參與的積極性。溫宗國建議,可以采用“以衣換物”的回收模式,以社區或公益組織為主體開展舊衣捐贈活動,居民可根據捐出情況獲得積分,達到一定額度就能換取相應物品。此外,還可以借鑒國外經驗,設立合法的義賣超市。“目前我國沒有給愛心超市設立專門的營業執照,如果不經特批,就不具備合法性,可能被取締,會打擊從業者積極性。”商慧說,“建議與國際接軌,允許愛心超市存在并合法經營,畢竟這是節約資源的好方法。”
“廢舊衣物回收,知易行難。”林莜竹強調,這類項目需政策支持,要有利可圖,也要厘清規范,嚴格監管。“歸根結底,企業要用更好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贏得消費者,才能最終實現利益和公益的平衡。”
(來源:人民日報)
